因F周期單位“min”設計太小,排泥頻率過高,56個排泥閥按60min排一次的時間周期序列排泥,每個排泥閥經過60min時間周期在D時間內排出的水量約為1m3,每年56個排泥閥排出的水量約為:1×24×56×30×12=483840m3;而進廠水濁度季節性較強,平均濁度較低,春、秋、冬3季進廠水濁度只有6NTU,夏季有暴雨時濁度平均只有20NTU,按照原設計排泥時間周期F從排泥閥中排出的水春、秋、冬3季比較清,只有10NTU左右,夏季有暴雨時從排泥閥中排出的水濁平均只有50NTU,因此,必須進行優化。
在自動排泥機運行的過程中,全程都是變頻設置,由于沉淀池內部的前端和末端的污泥量有很大區別,如果設置的牌泥時間過長就會導致污泥堆積,時間較短可能會導致就會導致水源浪費,因此,這是自動排泥系統的一個缺陷。
原本排泥是三班倒人員每班都要進行一次排泥,即每班操作工都要上池輪流手動一個一個打開共8個排泥閥進行排泥,費時(每班約需耗時2~3小時)費力,還存在可能不好的排泥情況:濃泥排完了沒有及時關閉排泥閥,導致排出較多的稀泥,從而影響離心機的生產,因泥太稀會增加離心機生產負荷,從而增加離心車間的用電量。
供水系統中排泥閥的運行參數探討
公司生產的程控多項排泥閥是在供水系統中應用,在改造完成的絮凝池中起到了關鍵的保障作用。 其排泥周期與排泥時間應該是多少,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排泥周期如果設定得過長,排泥時間過短,會使絮凝池池底嚴重積泥,水流通道變小,降低絮凝池的工作效率;反之如果周期設定得過短,排泥時間過長,生產自耗就會增大,裝置自用水率就會提高,同樣降低了系統的工作效率。
我們在現場進行了數百次試驗,摸索出在不同季節的排泥時間和周期,使絮凝池達到運行的狀態。反應初期,處于混合階段,水流速度快,積泥不易沉降。反應后期,流速減緩,有較大礬花形成,有部分積泥沉降。因此,設置在絮凝池前端的排泥閥( 1號閥)排泥間隔周期長,排泥時間短;反之在絮凝池后端的排泥閥( 5號閥)排泥間隔周期短,排泥時間長。
在冬季原水濁度較低時,排泥閥排泥間隔周期長,排泥時間短;在夏季原水濁度較高時,排泥閥排泥間隔周期短,排泥時間長。
根據試驗確定的絮凝池各排泥閥排泥間隔周期。表1是微渦流絮凝池各排泥閥排泥周期。
表1微渦流絮凝池各排泥閥排泥周期季節1號閥2號閥3號閥4 號閥5號閥夏季(高濁度時)排泥周期/h240801062冬季(低濁度時)排泥周期/h24012020124注:自動狀態時各閥位排泥時同可在1~99min間調整,現在選擇為1min。
在自動狀態時,所有排泥閥各閥位的排泥時間均為1 min。
根據以上排泥時間和周期,計算出單臺排泥閥夏季每天累計排泥時間的平均值為0.251h,冬季為0.127h。
現場實際測得DN80排泥閥在3mH2O靜壓下的排泥水量為25.25m3/h。從而計算出表2所列出的單臺排泥閥每天及每小時的平均實際排泥量。
表2單臺排泥閥平均實際排泥量季節累計全天排泥時間/h全天排泥量/m3實際平均排泥量/m3/h夏季(高濁度時)0.2516.340.2642冬季(低濁度時)0.1273.210.1336四座絮凝池共有8組40臺DN80排泥閥,夏季每小時平均排泥水:0.2642m3/h×40=10.57m3,冬季每小時平均排泥水:0.1336m3/h×40=5.34m3。相對于改造后16000m3/h的總制水量,僅占到0.0661%和0.0334%。
本文來源于大才閥門
氣動角式氣動排泥閥怎么用是一種由液壓源或氣動源作執行機構的角型截斷類閥門。通常成排安裝在沉淀池底部外側壁,用以排除池底沉淀的泥砂和污物。
氣動角式氣動排泥閥怎么用安裝注意事項:
1.排泥電磁閥不能長時間處于通電狀態。
2.排泥電磁閥不能浸入水中。
3.使用工作電壓為220V電磁閥時,就采取絕緣措施。
4.使用非清水(空氣)作壓力時,進入膜片室下腔就加裝過濾器。
5.主閥前須安裝檢修閥。
6.隔膜式驅動壓力:0.15~0.5Mpa
7.清理氣動排泥閥怎么用池內的殘留固體物質。